研究生教育

生科学院学科研究方向介绍

发布时间:2024-09-19浏览次数:28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发育生物学

主要研究领域:作物分子遗传与基因组学、干细胞技术与应用、抗逆与营养高效、生物育种等。

特色与优势: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共有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利用基因组学、干细胞、基因编辑和单细胞测序等先进技术开展优异种质的筛选、定向设计和精准改良;开展耐盐碱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2020年以来,在Nature PlantsPNAS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师资雄厚,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杰青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及“泰山学者”青年专家6人。

植物生理学

主要研究领域:光合作用功能调控分子机理、植物氮磷养分吸收利用调控机理、植物抗逆机理及分子基础、植物次生代谢以及植物光信号。

特色与优势:在植物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利用、胁迫抗性、次生代谢及光信号调控等研究领域,将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与作物高产、抗逆、营养和高效相结合,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5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10篇。国家杰青1人,国家青年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专家5人。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领域:植物逆境的生化与分子基础、表观遗传调控、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种质创新与分子改良。

特色与优势:在植物逆境、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坚持将基因挖掘、机理探索与作物遗传改良紧密结合,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5人,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主持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4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2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6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7篇。

细胞生物学

主要研究领域: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动物细胞生物学,研究动物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

特色与优势:本学科通过细胞生物学手段解析作物高产的分子基础、作物有益和有害昆虫的习性,利用细胞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强化细胞生物学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师资雄厚,有国家杰青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资深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

微生物学

研究领域:微生物资源与应用、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植物-微生物互作。

特色与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和土壤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挖掘有益微生物菌种资源,通过合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先进技术开展优质菌种的筛选、定向设计和精准改良;围绕植物-微生物互作,通过微生物组学等技术开展微生物防治和抗逆促生作用机制的解析与应用;基于土壤污染、盐渍化等现状,研制新型微生物肥料和制剂产品,集成创新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2020年以来,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1项,主持省级以上项目37项,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山东省现在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突出贡献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