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院长邮箱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学院历史
师资队伍
杰出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973”首席科学...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
长江讲席学者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
国家级教学名师
外国资深学者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教师信息
植物学系
植物生理学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系
生物技术系
优秀团队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术成果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校友之窗
下载中心
学术成果
首页
学术成果
2016-01-04
李刚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发表文章
2015年12月20日,我院李刚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Arabidopsis FHY3 and FAR1 Mediate Light-Induced myo-Inositol Biosynthe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s by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MIPS1 &rd
2015-12-24
张彦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文章
2015年12月11日,张彦实验室在《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Arabidopsis RhoGDIs are critical for cellular homeostasis of pollen tubes”的研究文章。该论文报道了小G蛋白ROP的调节因子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GDIs在调控花粉管极性与导向性生长中的作用。 ROP(Rho-rela
2015-12-20
张彦教授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发表特邀综述文章
张彦教授受Science Bulletin编辑的特约邀请,于2015年10月在线发表了题目为“The journey to glory: receptor-like kinases in pollen tube growth”的综述文章。该文系统的总结了受体激酶在调控花粉管极性生长及雌雄配子体识别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2015-11-05
ABA调控种子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
种子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研究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理和寻找控制种子大小的基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可以为作物改良提供重要资料。张宪省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ABA通过其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种子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表明,SHORT HYPOCOTYL UNDER BLUE1(SHB1)是一个种子发育重要调控基因。SHB1通过依赖于IKU2的途径,促进胚细胞的分裂和体积的增大,继而促进种子变大。进一步
2015-10-29
玉米胚囊转录组分析及胚囊-花粉管互作相关基因的初步鉴定
植物胚囊在授粉和受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胚囊与花粉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雌雄配子之间的识别是被子植物成功受精的关键。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其生殖结构的特殊性和基因组信息的完整性,已被作为生殖研究的模式植物。目前对于玉米胚囊胚囊-花粉管互作的分子机理还知之甚少。生科院张宪省教授研究组最近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别获得了玉米成熟胚囊优势表达的基因以及授粉前后玉米胚囊差
2015-10-28
玉米生殖组织发育过程中小分泌蛋白的分析
小分泌蛋白(small secreted peptides)是一些分子量较小、能够分泌的蛋白质,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小分泌蛋白的研究揭示它们在植物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小分泌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对玉米中的小分泌蛋白的研究很少。生科院张宪省教授研究组最近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到1,491个编码小分泌蛋白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编码
2015-10-28
授粉过程中花粉-柱头代谢偶联的转录组分析
传粉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关键环节,是种子和果实产生的基础。植物传粉过程中,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经历黏附、水合、萌发等过程,生长出花粉管将精细胞转移到胚囊完成双受精。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决定花粉能否在柱头上萌发以及花粉管能否生长顺利到达胚囊。但是人们对花粉(管)与雌蕊组织细胞识别的分子机制了解较少。张宪省教授课题组最近以玉米和拟南芥花粉(管)-雌蕊组织相互作用的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的
2015-10-28
甘露糖基转移酶APTG1参与调控拟南芥花粉管导向珠孔的生长
进化过程中,植物的精子细胞失去了长距离运动的能力。依赖花粉管的生长,植物的雄配子(精子)到达胚囊的雌配子(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附近,以完成双受精作用,启动胚和胚乳的发育。在柱头上萌发的花粉产生花粉管,能导向珠孔生长进入胚珠,是花粉管能够将精子运送到胚囊中的前提。 生科院张宪省教授研究组发现拟南芥编码甘露糖基转移酶的基因APTG1(斜体)突变后,花粉管就不能正常生长到达珠孔部位,造成受精失败。APT
2015-10-27
张数鑫教授实验室在WIREs RNA期刊发表特邀综述文章
6月29日,张数鑫博士实验室受WIREs RNA(IF=6.2)期刊的特约邀请,在线发表了题目为“New Insights into pri-miRNA processing and accumulation in plant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由张数鑫、刘昱辉和于斌博士共同完成,系统总结了miRNA代谢合成过程中前体(pri-miRNA)分子的转录、稳定性和加工成熟调控
2015-10-27
张数鑫教授在PLOS Genetics期刊发表文章
4月30日,张数鑫博士与其合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PLOS Genetics上发表了题目为“Synergistic and Independent Actions ofMultiple Terminal NucleotidylTransferases inthe 3’Tailing of Small RNA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通过对尿苷化酶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10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0
/
11
跳转到
返回顶端
Copyright © 2022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鲁ICP备05002369号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